据不同表现对象,恰到好处地把握虚实、轻重、疏密、徐急,富于变化和韵律。据考证,画工所用画笔以西北盛产黄羊尾毫所制,这种羊毛柔软而有韧性,绘画效果特别好。张大千评论榆林窟西夏壁画时说:“其画派远宗唐法,不入宋初人笔,妙能自创,俨然成家。”可见榆林窟西夏壁画创新精神和艺术高度。
壁画所采用颜料品种比较简单,不过赭红、铁朱、黄丹、石绿及黑白等几种而已,就连历代常用青蓝色都罕有使用,更没有描金、贴金、沥粉、堆金等特殊工艺踪影。但是画师们善于运用颜料之间搭配和关系,在简单中求其变化和韵味。这都仰赖画师高超晕染技巧,有西域凹凸法,有汉画传统晕染法,还能够灵活地融合两种画法,例如文殊、普贤经变画中菩萨、天王、童子面部、手臂以及衣褶处晕染。因此,时隔八百余年,们依然可以感觉到当时颜色和水分比例恰到好处。特别是些佛像背光敷彩,以及花边敷彩,还运用“叠晕法”。正是灵活多样敷彩及晕染法,让简单色彩呈现出丰富和灵动。
永不停息自由飞舞
莫高窟最典型独特、最受人喜爱艺术形象就是“飞天”,敦煌石窟里有各种各样千姿百态“飞天”。敦煌飞天总计有四千五百余身,他们以飞动身形、婀娜舞姿、缥缈仙乐、芬芳鲜花,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和众生展示如来世界胜景,五音繁会世界,鲜花盛开阆苑仙境。
西方绘画对飞翔刻画,主要是借助用翅膀飞翔天使来表现。敦煌隋唐以前壁画中也有部分“飞天”,两耳上竖过头顶,裸上身,着短裤,两臂生羽毛,飞翔于天空中,们称之为“羽人”。这种形象羽人早在汉代画像石上就已大量出现,是中国古代神仙信仰中引领凡人羽化升天仙人。可是这种特征“飞天”在隋唐以前壁画中,就已披上佛教飞天大巾,穿上长裙,似有与佛教飞天结合趋势。隋唐以后,很少出现带有翅膀飞天。
敦煌最有代表性飞天是无羽而飞飞天。飞天飞翔并不依靠翅膀,而是靠迎风招展几根彩带,是用线表现出来飞舞,通过缠绕在手臂上飘带来呈现出轻盈飞翔姿态。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交融汇合而成,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结晶。
敦煌飞天作为种艺术形象,其形象有印度神话乾闼婆、紧那罗影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