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是地基,地基必须要打牢,否则都是空中楼阁,是建在沙丘上。但问题是,现在谁都不愿意给别人打基础,都不愿意给别人做嫁衣裳。
敦煌学术史中,始终有群人在从事最基础研究工作。历史赋予他们学术使命就是铺设研究地基,犹如为座城市建造地下工程。它不为人见,也不起眼,但是只有地下工程足够坚实,城市地面以上工程才能得到保证。个人也好,个学科也好,定要在自己已有优势和基础上,继续往前走,不能离开原来基础。
在争取开拓性研究时,们也不能离开原有基础。比如,们过去已经做分类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专题分类《敦煌石窟全集》(26卷)凝聚几代敦煌学者重要研究成果,包括佛教、艺术、科技、交通、图案等专题研究。这套书是敦煌研究院三十年比较扎实个标志性成果,多数同志还是下功夫。这样专题还是应该在已有成就基础上进步往下深入。敦煌学是急不出来,必须扎扎实实做基础研究,必须老老实实地做,不能急功近利。学术研究绝对不能只看数量。
再比如“带路”研究。“带路”沿线石窟、遗址和文物与们关系最为密切。敦煌是“带路”咽喉之地,在地理上就是个点,但这个点很不起。学术研究要重视基础和传统,在原有基础和传统上继续往前拓展。所以,原来石窟专题研究,“带路”研究需要们进步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研究要碰到很多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到新疆和敦煌,发生什变化,中西方文化到底以什样方式碰撞和交融,产生哪些变异,形成哪些新东西,们必须要说清楚,并且讲出道理来。比如你说这个图像受到波斯影响,怎证明?你要考证,需要有说服力证据和论证。又比如说乐器,你说这种乐器是从波斯进入中原,如何证明?依然需要考证。
随便举个例子,第275窟狮子座,那个狮子座肯定是受到犍陀罗影响,们本土是没有狮子座。那犍陀罗艺术怎影响莫高窟造像艺术,这里面有什渊源关系,就需要刨根问底,刨不清楚,就说不清楚。真正能刨清楚,必须要下功夫。还比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字,希伯来文、梵文、藏文、西夏文等,那些消失文字,都需要有专门人去研究。考证难度很大,需要很多条件,特别是语言。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阅读很多文献;许多文献是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