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谈语法、明天讨论下修辞、后天探讨下历史,弄得乐正氏之儒在儒家其余派别面前很是尴尬,被别派别骂作“以贱妾之态媚墨”,比子张之儒“贱儒”更惨,直接从贱儒被骂成“墨妾”。
问题在于乐正氏系还有小半数严守儒家之节,坚决不与墨家同流合污,可“墨妾”这个帽子却是被戴在整个乐正氏之儒头上,因而这次争辩乐正氏之儒直接通过关系找到投身墨家原乐正氏之儒,由他们向墨家高层提议千万千万别超规格招待
复礼,是们敌人,们不能够吃敌人饭,岂不闻伯夷叔齐之事。
另派则认为,们和墨家虽然有分歧,但墨家也不是夷狄,们参与文法、语法、修辞和翻译工作,那是能够传承文化,是立大功于当世、留大业传千古,岂不闻三不朽之言?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们编撰翻译那是立功,你们严守克己复礼只是立言,所以们才是正确。
出仕与不出仕之分过后也就半年,乐正氏之儒再次出现第四次分化。
部分人认为,夫子生所求,不管是克己复礼还是仁义,究其本质,实际上就是为让天下安定、人民安康。但是,夫子克己复礼路好像是不太行得通,正是此时彼时,所以们决定加入墨者成为候补墨者,参与到这场让天下安定、人民安康大事之中。
岂不闻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夫子之志,在于天下安定,克己复礼只是种方法,而真正目是为安定,就像是从曲阜走到郢都,难道只有条路可以走吗?
又岂不闻夫子言,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你们这些人不知大义,却守小节,并不是真正君子,不过匹夫匹妇之辈也。
夫子又言曰: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羊舌赤亦非儒者,夫子且赞,若夫子复生,也必投身于这场让天下安定变革之中,你们严守门户之别,弃大义而守小节,实在可笑。昔年管仲佐公子纠,公子纠死而不殉,反而出仕为相佐齐桓九合诸侯,天下受其益,等叛儒归墨待天下定,夫子若闻之,必大笑而赞,又惜叹早生。
短短二十年间,乐正氏之儒分裂四次,最关键是乐正氏之儒是儒家最早部分在泗上出仕、最早部分大规模成建制加入墨家。
剩下那些没加入墨家,多半数还和墨家眉来眼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