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共同之处,你们公使也无此能力掌握这些礼节,并将其带到你们蛮夷之地。那些奇异且昂贵礼物并不能打动。你大使也看到,们应有尽有。认为这些怪诞或精巧物品毫无价值,你们国家产品对来说毫无用处。”
东西方霸主这次碰撞就这样不欢而散。马戛尔尼从这次与中国最高统治者会见中洞察到这个文明古国心思,感觉到他们对于商业知识与理念匮乏和浅薄。回国后不久,马戛尔尼撰写份关于中国考察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中国人根本没有准备与欧洲列强打仗,因为它到处充斥着贫穷,文人对于物质进步兴趣索然;士兵还在使用弓箭……西方看到这个东方大国虚弱,他们意识到庞大中国不足以对他们形成危胁,对于商业观念落后中国,开始觊觎。
思想和观念在沟通上不顺,当然会带来实际运作上磕磕绊绊。在最初双方贸易中,西方对于这个物质需求和欲望并不强烈东方大国总觉得有点无可奈何,在这个古老国度里,似乎人人都有着种“士”精神,他们显得高贵而迂腐,人们普遍不追求物质生活丰富和奢侈,更注重于精神和面子。尤其是对于技术层面东西,往往表现得不屑顾。由于对于西方物质漠视,在最初西方与中国贸易中,西方直出现逆差。在18世纪之前所有交往中,西方对于中国丝绸与瓷器需求量很大,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发展起对于茶叶新需求。在整个18世纪中,以英国为例,它对茶叶需要几乎是呈几何级增长,从1684年5箱增至1720年40万箱,到1800年则又增长50倍,这样影响无疑是巨大。直接结果就是流入中国白银从18世纪60年代每年300万两,增至18世纪80年代每年1600万两。
贸易大规模逆差让西方开始紧张。他们加大对这个东方大国研究和评估,让他们感到困惑是,为什这个文明古国人要如此克制自己欲望,有着如此多与人性相悖东西。当他们慢慢地深入解这个国度之后,西方人对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评估逐渐降低。与最初传教士以及伏尔泰们对于中国赞美和歌颂相比,他们解之后报告无疑显得具有理性和真实性。大多数报告都表明中国是个不富庶、只是具有古代文明国度,他们直处于长长、蒙昧中世纪;除官僚和商人阶层之外,大多数人都比较贫穷;没有真正意义上宗教;近代化尚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