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曾国藩生有个整体回顾
话,那
,应该说,曾国藩离开江西战场回到家乡为父守孝
年多,是他人生
个重要转折点。这其中
意义,绝不亚于王阳明
“龙场悟道”。当年,王阳明就是在贵州修文县
个叫龙场
小山村中,悟出
人生
终极意义,也悟出
自己人生行走
方式。同样,更具宗教意味
是释迦牟尼,在内心走投无路
情形下,菩提树下“顿悟”,顿感大光明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国藩同样也有“顿悟”过程。当曾国藩再次从白杨坪出山之时,
个新
曾国藩诞生
——由于悟出
人生进取和虚无
双重意义,这个人已超然于世界之上,在精神上进入自由王国
。从此之后
曾国藩悲悯、达观、清醒,富有超然
洞察力,以及无时不在
苍凉感。
父亲丧事办完之后,曾国藩开始消受老家白杨坪
田园生活
。每天,曾国藩总是早早起床,然后,就在自己所住
白玉堂附近散步。山村
早晨是宁静安详
,空气里总有雾霭,缥缥缈缈
,像丝绸
样滑来滑去;白杨坪
风景也好:春天,漫山遍野
映山红会热烈开放,山色如泼
颜色
样,红
块,黄
块,绿
块
;夏天,到处都是荷叶飘香,荷花绽放……鸟是任何季节都有
,它们
啁啾无所不在,尤其是春天里,白杨坪
带,到处莺歌燕舞,叫得最欢
,就是布谷、黄雀以及鹧鸪
。因为有鸟鸣相伴,人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有时候,兴致上来,曾国藩还会带着纪泽、纪鸿等,攀登对面
高嵋山。从山上俯瞰白杨坪,会觉得整个白杨坪就像
块巨大
未被世人染指
美玉
样,伏在山水
深处。那条溪水和那座团山,犹如蛟龙在宝盆中嬉戏。曾国藩清楚地记得二十四岁那
年,自己赴京赶考,曾写
首诗:
高嵋山下是侬家,年年岁岁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在曾国藩生涯中,这首诗,是对白杨坪最初
感慨。
时间天天地过去
,这种安静而无聊
日子,曾国藩倒也过得有滋有味,毕竟,经过那
多年理学
熏陶,曾国藩定力非凡。况且,他本来就不算是
个热衷于权力和利益
人。像众多富有情调
传统知识分子
样,曾国藩喜欢
是恬静
田园生活,耕耘,读书,无事时享受自然风光,也享受天伦之乐。在荷叶塘家中
厅堂上,还挂着当年曾国藩应父亲之邀撰写
副对联:
有诗书,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