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谓:此事关系太重,断非草率所能定。今晚即杀,亦决不能定,且你今夜请旨,上亦未必允准也。……
予见其气焰凶狠,类似疯狂,然伊为天子近臣,又未知有何来历,如明拒变脸,恐激生他变,所损必多,只好设词推宕。
以袁世凯向处事
冷静风格,在没有看到上谕之时,肯定是不会动手
。袁世凯当然知道,在这场帝后冲突之中,他只要按兵不动,则帝党就必然束手就擒,全军覆没;如贸然加入帝党,兴兵勤王,他那七千子弟,也未必救得
光绪,有可能自己
脑袋也不保。袁世凯自述道,当时他强调
两点:
是杀荣禄容易,但要奉旨行事;二是立即举事不易,因为营中枪弹均为荣禄控制,必须先设法预贮弹药,然后方能依策行事。天津为各国
营,传号令以诛*贼,则仆必能从诸君之后,竭死力以补救。……若皇上在仆营,则诛杀荣禄如杀狗耳!
康、梁说法,有
个共同之处,就是袁世凯当时表态得非常果敢,表示坚决站在光绪
边,口口声声“杀荣禄如杀
只狗
样”。不过袁世凯提出杀荣禄必须有
个重要
前提条件,就是皇上必须到自己
营中来亲自下令。
袁世凯又是怎样说及这段密谈
呢?袁世凯《戊戌纪略》中,是这样写
:
(初三日晚)正在内室秉烛拟疏稿,忽闻外室有人声,阍人持名片来,称有谭军机大人有要公来见,不候传请,已下车至客堂。急索片视,用谭嗣同也。
余知其为新贵近臣,突如夜访,或有应商事件,停笔出迎。……
袁世凯随后写道:段寒暄过后,谭嗣同先说
通他与康有为曾怎样向皇上力荐袁世凯,但都因荣禄阻碍,使得袁世凯
晋升缓慢。之后,谭嗣同话锋
转,出示
在袁世凯看来非常可疑
光绪手谕:让袁世凯在荣禄前宣读皇上
命令后,诛杀荣禄,然后,“即封禁电局、铁路,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
半围颐和园,
半守营,大事可定”。
予(袁自称)闻之魂飞于天外,因诘之:围颐和园欲何为?
谭云:不除此老朽(慈禧),国不能保!此事在,公不必问。
予谓:皇太后听政三十年,迭平大难,深得人心。之部下,常以忠义为训诫,如令以作乱,必不可行。
谭云:雇有好汉数十人,并电湖南招集好将多人,不日可到,去此老朽,在
而已,无须用公。但要公以二事——诛荣禄,围颐和园耳!如不许
,即死在公前。公之性命在
手,
之性命也在公手,今晚必须定议,
即诣宫请旨办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