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焦”已逝,“南黄”北上,京城惊,名不虚传!
从北京回上海之后,黄佐临先生决心加紧努力,在“写意戏剧观”基础上推进“民族演剧体系”
建设。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探索,从事
个个最前卫
艺术实验,几乎让人忘
,他已经快要八十岁。
那年月,见过很多“劫后余生”
前辈学者,温厚老成,令人尊敬,但思维都已严重滞后。没有
个能像黄佐临先生那样,依然站在国际艺术
第
线,钻研各种新兴流派,生命勃发,甚至青春烂漫。
那时候他,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帅”,浑身上下都散发着
种无与伦比
光辉。
他女儿黄蜀芹导演说,
位中年
前苏联女学者尼娜告诉她:“哎呀,
简直是爱上你爸爸
,很少见到像他这样高贵、有气质
!”尼娜
因此大家故意视而不见,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事
样。
若问今日媒体:五十年前,这个城市出现过什值得记忆
文化人物和文化事件?答案可能是两首广泛宣传
歌曲,三段市井听熟
唱词,
堆人人皆知
明星。当然,还可能排出几个据称博学、却不屑写文章发表自己见解
教授。不管再怎
排,也挨不到黄佐临
文章,巴金
发言。
五
黄佐临先生在“w.g”中遭遇,
不想多说。理由是,他自己也不想多说。
对这类事情早有经验:受苦最深
人最不想说,说得最多
人
定受苦不多,说得高调
人
定是让别人受
苦。
在不想说人中,也有区别。在
看来,同样是悲剧,巴金把悲剧化作
崇高,而黄佐临则把悲剧化作
喜剧。或者说,巴金提炼
悲剧,黄佐临看穿
悲剧。看穿
结果,是发笑。
他几个女儿都给
讲过他在“w.g”中嘲弄造反派歹徒,而对方却不知道被嘲弄
很多趣事。有几次讲
时候他在场,但他不仅没有搀和,反而轻轻摇头阻止。
不管怎说,他对那场灾难
最终思维成果是非常严肃
,那就是对知识分子心灵
拷问。“w.g”结束后不久,他到北京,导演
布莱希特名作《伽利略传》(与陈颙合作)。
当时,为拨乱反正,全国科学大会刚刚召开,知识分子在业务上应该有驰骋
空间
,但他们在精神上能不能建立尊严?《伽利略传》及时地提出
这个问题,
时震动
整个京城。
人们说,从来没见过部戏能够在关键时刻如此摇撼人们
灵魂深处。又说,这是“科学大会”
续篇,只不过这个“大会”在全国知识分子
心底召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