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但事情还是要地方办,所以支出大头仍留在地方,地方收支差距由中央转移支付来填补。从全国总数来看,转移支付足够补上地方收支缺口。(22)但总数能补上,不等于每级z.府都能补上,也不等于每个地区都能补上。省里有钱,乡里不见得有钱;广州有钱,兰州不见得有钱。这种纵向和横向
不平衡,造成
不少矛盾和冲突,也催生
很多改革。基层财政困难
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和省分成,省也要和市县分成。可因为上级权威高于下级,所以越往基层分到钱往往越少,但分到
任务却越来越多,出现
“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压”
局面。改革后没几年,基层财政就出现
严重
困难。20世纪90年代末有句顺口溜流行很广:“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级财政精精光光。”
从全国平均来看,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本级收入加上级转移支付)普遍仅够给财政供养人员发工资,但地区间差异很大。在东部沿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发展,可以从“土地财政”中获取大量额外收入,
手靠预算财政“吃饭”,
手靠土地财政“办事”。但在很多中西部县乡,土地并不值钱,财政收入可能连发工资都不够,和用于办事
钱相互挤占,连“吃饭财政”都不算,要算“讨饭财政”。(23)基层z.府
旦没钱,就会想办法增收,以保持正常运转。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农村基层各种乱收费层出不穷,农民
日子不好过,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频发。基层z.府各种工程欠款(会转化为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讨薪事件)、拖欠工资、打白条等,层出不穷。2000年初,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信中
句话轰动全国:“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个“三农问题”,就成
21世纪初政策和改革
焦点之
。
20世纪90年代财政改革及其他根本性改革(如国企改革和住房改革),激化
些社会矛盾,这是党
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时代背景。与“科学发展观”对应
“五个统筹”原则中,第
条就是“统筹城乡发展”。(24)从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拉开帷幕,制止基层z.府乱摊派和乱收费,陆续取消
“三提五统”和“两工”等。(25)2006年1月1日,农业税彻底废止。这是
件具有历史意义
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