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变地方z.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却减少
其手头可支配
财政资源。虽然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可以填补预算内收支缺口,但发展经济所需
诸多额外支出,比如招商引资和土地开发等,就需要另筹资金
。
方面,地方可以努力增加税收规模。虽然需要和中央分成,但蛋糕做大后,自己分得
收入总量也会增加。另
方面,地方可以增加预算外收入,其中最重要
就是围绕土地出让和开发所产生
“土地财政”。招商引资与税收
给定税率情况下,想要增加税收收入,要
靠扩大税源,要
靠加强征管。分税制改革之后,全国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逐步上升(参见图2-2),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加强
征管力度,但更重要
原因是扩大
税源。(14)
改革前,企业大多数税收按隶属关系上缴,改革后则变成
在所在地上缴,这自然会刺激地方z.府招商引资。地方z.府尤其青睐重资产
制造业,
是因为投资规模大,对GDP
拉动作用明显;二是因为增值税在生产环节征收,跟生产规模直接挂钩;三是因为制造业不仅可以吸纳从农业部门转移出
低技能劳动力,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相关税收。
因为绝大多数税收征收自企业,且多在生产环节征收,所以地方z.府重视企业而相对轻视民生,重视生产而相对轻视消费。以增值税为例,虽然企业可以层层抵扣,最终支付税金般是消费者(增值税发票上会分开记录货款和税额,消费者支付
是二者之和),但因为增值税在生产环节征收,所以地方z.府更加关心企业所在地而不是消费者所在地。这种倚重生产
税制,刺激
各地竞相投资制造业、上马大项目,推动
制造业迅猛发展,加之充足高效
劳动力资源和全球产业链重整等内外因素,
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就成为世界第
制造业大国。当然,这也付出
相应
代价。比如说,地方为争夺税收和大工业项目,不惜放松环保监督,损害
生态环境,推高
过剩产能。2007—2014年,地方z.府
工业税收收入中,
半来自过剩产能行业。而在那些财政压力较大
地区,工业污染水平也普遍较高。(15)
不仅九成税收征收自企业,税收之外
其他z.府收入基本也都征收自企业,比如土地转让费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社保费中个人缴纳
比例也低于企业缴纳
比例。所以在分税制改革后
头些年,地方z.府在财政支出上向招商引资倾斜(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