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补贴等),而民生支出(教育、医疗、环保等)相对不足。(16)2002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更加重视民生支出。由于第章中讨论过
规模经济、信息复杂性等原因,民生支出基本都由地方z.府承担,所以地方支出占比从2002年开始快速增长,从70%
直增长到
85%(图2-1)。
总来看,分税制改革后,地方z.府手中能用来发展经济
资源受到
几方面
挤压。首先,预算内财政支出从重点支持生产建设转向
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和民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占40%,“社会文教费”(科教文卫及社会保障)只占26%。到
2018年,“社会文教费”支出占到
40%,“经济建设费”则下降
。(17)其次,分税制改革前,企业不仅缴税,还要向地方z.府缴纳很多费(行政收费、集资、摊派、赞助等),这部分预算外收入在改革后大大减少。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也纷纷改制,利润不再上缴,基层z.府
预算外收入进
步减少。最后,2001年
税改中,中央z.府又拿走
所得税收入
60%,加剧
地方财政压力。地方不得不另谋出路,寻找资金来源,轰轰烈烈
“土地财政”就此登场。初探土地财政
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先经过征地变成国有土地,然后才可以用于发展工商业或建造住宅(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过,对此进行
改革,详见第三章),所以国有土地
价值远远高于农地。为什
会有这种城乡割裂
土地制度?追根溯源,其实也没有什
惊天动地
大道理和顶层设计,不过是从1982年宪法开始
步步演变成今天这样罢
。(18)虽说每
步变化都有道理,针对
都是当时亟待解决
问题,但演变到今天,已经造成
巨大
城乡差别、飞涨
城市房价以及各种棘手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
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意见》中,首先提到
就是“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而第
条改革意见就是打破城乡割裂
现状,“建立健全城乡统
建设用地市场”。可见政策制定者非常清楚当前制度
积弊。第三章会详细讨论相关改革,此处不再赘述。
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