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风云。京东方5代线运气不好,在液晶面板大起大落
行业周期中,投在
波峰,产在
波谷。其主打产品即17寸显示屏
价格从动工建设时
每片300美元,bao跌到
量产时
每片150美元。2005年和2006年两年,京东方亏损
33亿元,北京市z.府无力救助。若银团贷款不能展期,就会有大麻烦。银团贷款展期必须所有参与
银行都同意,而9家银行中出资最少
1家小银行不同意,反复协调后才做通工作,但其中
风险和难度也让京东方从此改变
融资模式。其后数条生产线
建设都采用股权融资:先向项目所在地z.府筹集足够
资本金,剩余部分再使用贷款。
2008年,京东方决定在成都建设4.5代线,第次试水新
融资模式。这条生产线总投资34亿元,其中向成都市两家城投公司定向增发股票18亿元,剩余16亿元采用银团贷款,由国开行牵头。两家城投公司分别是成都市z.府
全资公司成都工业投资集团(现名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
全资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这两家公司不仅有大量与土地开发和融资相关
业务(见第三章),也是当地国资最重要
产业投资平台。与北京5代线项目相比,成都4.5代线
资本金充足多
,京东方运气也好多
。这条以小屏幕产品为主
生产线,投产后正好赶上
智能手机
爆发,
直盈利,也为京东方布局手机屏幕领域占
先机。
但当时最赚钱市场还是电视。主流
27寸和32寸大屏幕电视,显示面板完全依赖进口。但建设
条可生产大屏幕
6代线(可生产18—37寸屏幕)所需投资超过百亿元,融资是个大问题。2005—2006年,国内彩电巨头TCL、创维、康佳、长虹等计划联手解决“卡脖子”问题,于是拉来
京东方,在深圳启动
“聚龙计划”,想借助财力雄厚
深圳市z.府
投资,在当地建设6代线。但信息流出后,日本夏普开始游说深圳市z.府,提出甩开技术落后
京东方,帮深圳建设
条投资280亿元
7.5代线。由于夏普
技术和经验远胜京东方,深圳市z.府于是在2007年与夏普签署合作协议,京东方出局,“聚龙计划”流产。但仅
个多月之后,夏普就终止
与深圳
合作。当时上海
上广电(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也计划和京东方在昆山合作建设
条6代线,但夏普再次上门搅局,提出与上广电合作,将京东方踢出局。随后不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