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位女教师有个奇妙能力,不管她
话题跑到多远多离谱
地方,最后还是能扯回来,柳若松
直都很佩服。
“在本土宗教中,‘命’指代是某种既定
对象——这是从创立开始就设定好
定数,无法更改。但‘运’却是虚无缥缈,捉摸不透
,它更像是某种不确定
变数,只要出现细微
干预,就会改变其走向。”那位女老师说道:“但命运本身又是
个词语,定数与变数相结合,在矛盾中需求平衡,是不是很有意思?”
有胆大学生举手插嘴道:“老师,这是语言学
内容。”
“艺术是门感知课程。”女老师没有生气,反倒认真地说道:“艺术
天赋来源于思考、共情、探究以及表达,如果没有对万事万物
体悟,那创作就成为
句空话。”
那学生高举手落下去,有些惭愧地挠
挠脸。
柳若松做个梦。
梦里是温暖初夏,他
个大三学生,正事儿不做,大老远地去隔壁美院听他们
欧洲艺术史
赏析课。
这是下午第
节大课,阳光从窗外晒进来,烘得人身上暖意洋洋,不多时就涌上
困意。
“《夜巡》是伦勃朗创作于1642年作品,在当时,这幅作品引起
极大
争议——”
柳若松打个哈欠,支着脑袋翻书。
“语言学研究文字,是要追溯语言历史,探究文化,
们其实也
样。”女老师拍拍手,继续说:“就像文化和历史相辅相成,在十六世纪末期
欧洲,巴洛克风格刚刚出现时,实际上被称为‘缺乏古典艺术性
产品’,其艺术地位远远低于文艺复兴风格。但由于时代背景原因,这种热情奔放
情感风格渐渐被教会推广,逐渐成为
主流艺术风格——”
柳若松指尖
“正如伦勃朗本身擅长样,在这幅画中,构图和色彩明暗
处理是创作
重心。敏感
光影塑造出
种神秘
紧张氛围,在
定程度上打破
当时期巴洛克艺术中
既定法则——”
柳若松在教室后头灌自己
口咖啡,试图努力打起精神听课。
“但这幅画并没有让伦勃朗收获赞美,恰恰相反,画家因此走向命运
转折点——说到命运,其实这本身是个矛盾
命题。”
这门艺术赏析课老师是位颇有素养和文学底蕴
女人,她时常在讲课中天马行空地岔开话题,讲着讲着就会话锋
转,开始延伸课外知识。
她对文学和艺术造诣颇深,对许多知识都有所涉猎,引申
论点也大多生动有趣,所以虽然总是跑题,但柳若松还是很愿意过来听她
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