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左翼意识形态政党。">通过绘制简单曲线图,作者发现个十分令人惊讶事实,即两国独立左翼第三党支持率并非从开始就有着截然不同发展路径,而是在某个时点之后才出现明显分流。具体来说,在“战”前,美国独立左翼第三党在本国支持率要高于加拿大。从“战”爆发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加拿大独立左翼第三党支持率出现剧烈波动,而美国却相对稳定。关键历史节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此后独立左翼第三党在美国支持率迅速下降,而在加拿大却不断上升(Eidlin2016,3,Figure1)。这对“反映理论”提出挑战,因为无论是两国政治文化还是选举体制短期内都没有变化。为解释这事实,作者提出“政党匹配理论”(ArticulationModelofParties)。这理论认为,政党在结构约束下政治动员策略是解释两国工党发展差异关键因素。具体来说,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使得两国都爆发大规模工人与农民抗议,然而两国执政党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应对策略。在此过程中,两国形成不同政治联盟形态以回应执政党处理政策,因此塑造之后两国工党截然不同发展路径。在美国,罗斯福及其领导m;主党对劳工运动采取“吸纳”与同化策略,通过新政将劳工与农民这“被遗忘阶层”纳入政治同盟。这策略加剧劳工内部分化,同时瓦解公众对左翼政党支持与政治认同。而在加拿大,在位自由党与保守党都采取“强制策略”。工人与小农场主被排斥在政策之外,从而给工农联盟形成提供发展空间与机会——此间形成合作联邦联合会(CooperativeCommonwealthFederation)便是加拿大新m;主党(工党)前身。由此可见,即便是简单描述性统计,也能帮助们发现重要问题。
2.确定相关关系
除利用定量数据描述趋势特征,学者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来为因果论证提供基础。这对应于第三类混合方法,也是定量研究中常见模式。例如,在研究民族国家起源、传播以及对战争形态影响这话题时,学者威默尔与其合作者构建包含145个国家从1816年到2001年间数据数据库,其中包括是否与何时转型为民族国家、战争形态(国家间战争、内战)等变量。<注:"作者以2001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