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自己方式……所以,科学家可以使用各种各样
表达方式。在剑桥大学,
只是在单纯地学习,但所学有限”。从个人气质和天赋来说,奥本海默和玻尔
样属于惯用语言表达自己
物理学家。
那年春末,剑桥大学组织来自美国物理系学生对莱顿大学进行
为期
周
参访。奥本海默也
同前往,并见到
些德国物理学家。“那真是太棒
,”他回忆道,“那时
才意识到,英国
那些风俗让
冬季
心情更加糟糕。”回到剑桥后,他遇到
另
位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他是哥廷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玻恩对奥本海默很感兴趣,部分原因是这位22岁
美国年轻人正在努力解决
理论问题正是海森伯和薛定谔在最近
论文中提出
问题。“从
开始
就认为奥本海默非常有天赋。”玻恩说。那年春末,奥本海默接受
玻恩
邀请,前往哥廷根大学学习。
对奥本海默来说,在剑桥那
年可谓多灾多难。他险些因为“毒苹果”事件被开除。他人生中第
次无法在智力上获得优越感。与此同时,他最好
朋友目睹
他反复
情绪崩溃。但是他已经走过那个抑郁
冬天,并准备好探索
个全新
知识领域。“当
到剑桥
时候,”奥本海默说,“
面对
是
个无人知晓答案
问题,而
也不愿意面对它。当
离开剑桥
时候,
仍然不知如何更好地面对它,但是
明白
这就是
任务,这就是那
年间发生
变化。”
奥本海默后来回忆道:“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抱有很大
疑虑,但如果可以
话,
当然会选择理论物理……
觉得自己完全摆脱
实验室工作
负担。
那时并不称职,不仅没帮上别人
忙,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乐趣,而现在有些事让
迫不及待地想去
试身手。”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1897—1974)只比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年长7岁。——译者注
奥本海默确没有忘记此事。几十年后,奥本海默为弗格森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安排
个位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