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学术人,心眼常常比针尖还小。这群人,哪怕是同门师兄弟,因为对《春秋》《诗》上某个字某句话分歧,都能恩断义绝,吵上几十年,死后徒子徒孙继续吵,更别提这能载于史册封禅大典。
“老夫劝整整四年,说破嘴皮,这才让陛下东巡封禅,可汝等呢?却只用短短两天,就让陛下对群儒生厌,将吾等赶出来,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今,最熟悉礼仪儒者,却不得参与封禅礼仪制定,真是天大笑话!”
行宫附近树林里,被秦始皇赶出厅堂群儒正在这大眼瞪小眼,唯独管博士仆射周青臣在中间那个气啊,但不管如何气恼,周青臣依旧小心地护着头顶进贤冠,没有让它歪掉。
容不得周青臣不气,在咸阳时,他们七十多位博士,尤其是齐鲁出身儒生,也算团结致,每隔段时间就要鼓吹番上古七十二帝王封禅之事,让秦始皇也效仿之。
好不容易,等皇帝打完匈奴、月氏,终于开始张罗东巡封禅,带着大票人来到泰山脚下时,曾经精诚合作群儒却无法统意见。
没办法,儒家自从孔子之后,分出派系太多,除孔子直系后代孔鲋及弟子叔孙通”孔氏之儒“,还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这八大派,以及,浮丘伯为首荀氏之儒,另有治春秋公羊、谷梁、左氏三家。
早在个月前,十多个流派,三百余人听说皇帝要举行儒家盼百年封禅大典,即便是不欲与秦合作孔鲋,也想来看个究竟。
时间,泰山脚下,齐鲁儒家实现孔子死后再未有过大串联,从弱冠孺子到白首老儒,应有尽有,用他们自己话说,就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秦始皇征召这多儒生,本意是让他们做自己擅长事,制定出套封禅用礼仪,博士仆射周青臣主动请缨,来分管此事。
大概是周青臣入秦太久,忘这些齐鲁同行尿性,他们开始对每个礼仪程序进行讨论,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结果直到秦始皇抵达泰山,这群人居然还没商量好个完整章程来,可把周青臣急得上火。
虽然世人传言,古代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禅,但多是没影子事,至于封禅礼仪?更不可考,无人知道礼仪详细情形,于是众儒者只能《尚书》、《周官》等书中寻找根基,本春秋都能弄出三种解读版本来,别提言辞更晦涩古书,结果十多个儒家学派,就提出二十多种意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