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写什好呢?”这种情况似乎很常见。当然,也有人干脆转变方向,抓住新主题,在作家之路上又获得成长。遗憾是也有些作家没能成功转型,渐渐丧失力量。
厄内斯特·海明威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作家之,然而其作品“以初期为佳”观点几乎已成为世间定论。也最喜欢他头两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武器》,以及有尼克·亚当斯登场早期短篇小说。书中恢宏气势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到后期作品,好固然是好,但小说潜在力量却有所削弱,字里行间似乎感受不到从前那种新鲜。揣测,这大概是因为海明威毕竟是那种从素材中汲取力量作家。恐怕正因如此,他才主动投身战争(第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去非洲狩猎,满世界去钓鱼,沉湎于斗牛,直过着这样生活。大概是经常需要外部刺激缘故吧。这样生活固然可以成为种传说,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体验赋予他活力还是会渐渐减弱。所以(是否如此,当然只有他本人才知道),海明威虽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九五四年),却沉溺于饮酒,九六年在声望达到顶峰之际结束自己生命。
与之相比,不依赖素材分量,从自己内在出发编织故事作家,说不定反而更轻松些。因为只要将周围自然发生事件、每日目睹情景、平常生活中邂逅人物作为素材收纳在心里,再驱使想象力,以这些素材为基础构建属于自己故事就行。对,这就是类似“自然再生能源”东西。既没有必要特意投身战场,也没有必要去体验斗牛、射杀猎豹或美洲豹。
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不是说战争、斗牛和狩猎经历没有意义。那当然有意义。无论什事情,经历番对作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只是想表达句个人见解:即便没有这种威猛张扬经历,人们其实也能写出小说来。不管多微不足道经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从中发掘出令世人震惊力量。
有句话叫作“木沉石浮”,指般不可能发生事竟然发生。不过在小说世界里,或者说艺术世界里,这种逆转现象却屡屡在现实中发生。在社会上通常被视为轻微事物,随着时间流逝却能获得不可忽视分量;而般被看重事物,不知不觉中却会失去分量,化作形骸。那叫作持续创造性肉眼看不见力量,得力于时间帮助,会带来这种剧烈逆转。
因此,觉得“自己手头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