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以来六千多名死刑犯都免死发落。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
八千多名死刑犯免死。
放松法网同时,皇帝施恩
手笔则更加宏大。乾隆末期财政并不十分宽裕,皇帝减免起税收来却并不心疼。乾隆五十五年,皇帝普免天下钱粮二千七百余万两;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普免八省钱粮;乾隆六十年(1795年),免各省当年地耗正粮
千七百万两。真所谓“皇恩浩荡”,举国称庆。
当然,对百姓温和太阳,照在*员身上也
样和煦。对于晚年出现
些贪污*员,乾隆经常拖着不惩,或者以“不为已甚”为辞,加以宽纵。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内外文武大臣中竟有多人连续被革职、革任十余次而后却仍然留任原职者。(《清高宗实录》)
朝鲜使臣描述晚年乾隆政风变化时说:
皇帝近年颇倦,为政多涉于柔巽,处事每患于优游;恩或多滥,罚必从轻;多滥故启幸进之门,罚轻故成冒犯之习。文武恬戏,法纲解弛,有识者颇以为忧。(《朝鲜李朝实录》)
虽然没来过中国,黑格尔对中国式专制政治却有着深刻理解。他说,在中国,皇帝应该是整个帝国“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
‘灵魂’”。“假如皇帝
个性竟不是上述
那
流——就是,彻底地道德
、辛勤
、既不失掉他
威仪而又充满
精力
——那
,
切都将废弛,z.府全部解体,变成麻木不仁
状态。”
这段话几乎是对乾隆晚年政局字不差
描述。专制政治中,皇帝是整个国家
神经中枢,官僚体系
精神状态就是皇帝
个人精神状态
放大。不但是人亡政息,同
个统治者
心境变化,也可以使国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皇帝
勤奋进取,经过官僚系统
层层传导,最后抵达到社会可能只剩百分之十。然而皇帝
松懈懒惰,却会被官僚系统层层放大,抵达到基层,会扩大十倍百倍。
皇帝既然喜欢清静,不愿生事,地方大员们当然更乐于高枕无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之后,懒惰之风在大清政界迅速蔓延。皇帝对山积奏折感到头疼,而*员们对于案牍之劳,更是避之不及。遇到公事,层层推诿,
层
层向下转批:“不问事理之轻重,动辄批委属员,督抚既委之司道,司道复委之州县,层层辗转推延,初若不与事者。”(《乾隆朝东华录》)
坐堂审案,处理民间纠纷是地方官重要职责,然而乾隆晚年
*员们“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