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可以说,英国人在军事方面收获巨大。除对中国军队整体评估外,他们还
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强大有所敬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即英国人到来前半年,皇帝指示各省长官:“著传谕各该督抚等,如遇该国贡船进口时,务先期派委大员多带员弁兵丁,列营站队,务须旗帜鲜明,甲仗精淬。”
在皇帝设想里,连串军事检阅定会向英国人证明中国军队军纪严明,装备良好,操练有素。大清军队在乾隆漫长统治期间取得无数辉煌胜利,这样支战无不胜队伍会让英国人肃然起敬。各地*员十分深入地理解领会皇帝指示,英国人每到地,他们都派出最好军队,进行列队迎接。那,他们给英国人留下印象是什呢?
抵达天津后,英国人发现在城外迎接不止有直隶总督,还有队中国士兵。他们有弓箭手、火绳枪火和大刀手。他们个个挺胸叠肚,全力展示东方人武勇。然而副使斯当东却注意到士兵手中扇子:“有几个士兵手里除武器之外,还拿着扇子……列队兵士手里拿着扇子,是个奇怪现象。”中国军队分列式表演没有使英国人感到敬畏,他们发现,世界已经进入火器时代,而中国军队仍然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时代。而其战阵战法和精神面貌,则停留于中世纪。
巴罗这样描绘他见到中国军队:
在些地方,士兵列队出来迎接英国特使。如果天暖,他们手中操练会是蒲扇而不是火枪。在另些地方,们看到士兵单列成队,非常自如地双膝跪地迎接特使,在他们长官下令起立之前,他们都保持这种姿势。如果们到访是出其不意,他们总是片慌乱,匆忙从营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后,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演员。他们绣花背心,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对于中国武备,英国人极为轻蔑:
他们大炮为数很少,仅有几门炮都破旧不堪。都怀疑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来,因为那些火绳枪便是。
这种军事展示在英国人眼里成个笑话。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话迅速传遍世界:
中华帝国只是艘破败不堪旧船,只是幸运地有几位谨慎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它那巨大躯壳使周围邻国见害怕。假如来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纪律与安全就都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