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至死”,修史有错误,何至于诛杀如此之重?现代研究者也有人循着这个思路,讨论崔浩之死,史案也许只是个诱发因素,真正造成残酷处理原因当并非国史。那,会是什原因呢?有学者提出可能崔浩得罪太子拓跋晃和其他鲜卑勋贵,得罪之由既可能是因为崔浩排佛立场助成太武灭佛,也可能因为他贯企图复兴士族社会秩序而开罪鲜卑贵族,还可能因为他长期受宠而遭受其他官僚仇嫉,等等。也许们还可以加上个猜测,就是太武帝后期似乎对两类人格外警惕,屡兴大狱,类是那些在术数占卜图谶方面拥有特殊技能人,另类是长期在他身边受宠得势位居要害人,而崔浩恰好两头都占,在某种政治情势下完全可能遭受严厉打击。探寻崔浩案研究者通常都会注意到《魏书·高允传》里些材料,但应该考虑到其中很多说法也许是长寿高允后来自己写定或传出来,未必可以据信。无论如何,至少在《魏书》和《北史》里,崔浩案就是个史案,是因为历史编纂而引发政治迫害。哪怕崔浩获罪另有难以考知隐情,至少崔浩被告发直接原因是他主持国史。那们应该看看,到底是国史哪些记录引起太武帝雷霆之怒呢?
周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里有条《崔浩国史之狱》,对这个问题进行最深入考察。周先生根据《魏书》称崔浩所修国史“尽述国事,备而不典”,意识到“不典”才是崔浩国史引发鲜卑人激愤主因。根据周先生考证,所谓“不典”,至少有这样两条:,关于苻坚灭代之后,代王什翼犍之死及道武帝拓跋珪被迁至蜀,崔浩如实记录,等于,bao露北魏统治者祖先羞耻屈辱;二,道武帝之父献明帝拓跋寔死后,很可能拓跋寔父亲什翼犍收继拓跋寔妻子、也就是拓跋珪母亲贺皇后为妻,造成南朝人不知道拓跋珪到底是什翼犍孙子还是儿子,而且贺皇后还跟什翼犍生拓跋觚,崔浩可能把这样事情也记入国史之中。这第二条涉及北族收继婚习俗,“盖此类事鲜卑族本不以为奇,迨太武帝时渐受汉族文化影响,乃讳言其事”。周先生考证,道武帝拓跋珪同母弟拓跋觚,其实是他母亲与他祖父什翼犍所生,“翁媳婚配,当时并不以为怪,至崔浩国书之狱后,史家始讳言之”。周先生结论是,正是这类“备而不典”直笔,伤害太武帝及鲜卑贵族自尊心,引发国史之狱。
周先生考证给后人进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