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构成棉花产业劳动力。事实上,棉花制造业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最由女性主导产业。如前所述,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制造公司中,所有工人中有89%是女性。在加泰罗尼亚棉花产业中,多达70%工人是女性。尽管男性在墨西哥和埃及占主导地位,但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女性主导着棉纺织业。女工这种优势往往导致棉花业长期被人忽视,被男性主导采煤业、炼铁业和铁路业所掩盖。22
毫不奇怪,这些女性大部分来自农村。这部分原因是家庭策略,即通过工资来补贴正在减少农业收入,从而有机会保住土地。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女性曾经负责纺纱和编织长达几个世纪,这种趋势仍在继续,虽然工作本身从家庭转移到工厂,从手工变为机器生产。1841年,当年轻威廉·拉斯伯恩来到美国时候,他对女工无处不在感到震惊:在新泽西州帕特森家工厂,他发现“世界上最浪漫工厂”,他还发现“这些工作女性看起来面带病容,但非常漂亮”。几天后,当他参观洛厄尔工厂时,他观察到,“工厂里女孩很整齐,很漂亮。相信她们般都受过良好教育,她们是农民女儿,有时甚至是神职人员女儿,离开家庭去那里工作几年,以做好结婚准备”。与他同时代些人样,拉斯伯恩对女性从事棉花业有种不可救药浪漫主义看法。23
由于长期以来偏见,女性劳动力便宜得多。历史学家发现,“在固定工资结构下,女性通常只能挣到男性工资45%到50%”。然而,女性不仅工资更为廉价,她们也更少根植于较老常常规范男性手工匠人工作文化,这种工作文化可能也确实成为抵制工厂主基础。女性工作模式,以及她们孩子工作模式,更容易被塑造,以适应机器生产无休止节奏。24
获得女性劳动力对于早期棉产品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欧洲大部分地区(后来还有日本)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别。并不是说其他地方女性并没有从事纺织品生产——她们从事——但是与非洲和亚洲不同,欧洲和北美女性最终可能离开家庭进入工厂,这是纺织工业化个重要条件。例如,在中国情况就大不相同。历史学家肯尼思·彭慕兰(KennethPomeranz)指出:“中国家庭制度不允许单身女性迁移到城市或周边地区,直到20世纪有严密监督宿舍工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