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预测这本书能轻易卖出20000本,但是利夫莱特难以想象会有七八百位读者舍得为这本书掏腰包。另外,书商们订购《在们时代》唯原因,就是封面上那些备受海明威诟病推荐语——这给海明威个警示:至少在他出版商眼中,此时他身上最具销售
出现,正值哈德莉重要性下降之时:海明威即将取得突破(终于!),栖身文学上流,他可能意识到自己终于可以不再依赖哈德莉。她那点儿正在缩水信托基金,甚至无法支持两个人曾经创造那个“简单快乐世界”;海明威可能还感觉到,哈德莉不适合更大舞台上生活。[73]
不知海明威和宝琳是在施伦斯时候就有肢体交流,还是在几周之后才苟合。但当宝琳离开奥地利时,她和海明威夫妇至少在感情上已经形成三角关系。自从她赞美《春潮》,得到海明威信赖后,宝琳如法炮制,也成《太阳照常升起》修稿工作重要参与者。每天晚上,海明威都把修改部分读给她听,她则提供些编辑修改意见。[74]对于他事业进展,她投入越来越多情感。
们不清楚哈德莉是否也参与这些“晚间研讨会”(虽然她向会评论丈夫手头作品)。此时她似乎生活在种愉快无知中,不过那年冬天她或许也意识到,她周围棋局似乎正在重新排布,自己似乎也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回到巴黎后,凯蒂·坎奈尔在路上偶遇哈德莉,“若无其事地”问她宝琳去施伦斯后他们玩得怎样。哈德莉认定坎奈尔知道事情原委,坎奈尔推说不知道。
“她要夺走丈夫。”哈德莉说。[75]
圣诞节过后第五天,海明威最好圣诞礼物到。12月30日,贺拉斯·利夫莱特发来电报:
拒绝春潮
恭候太阳照常升起全稿[76]
在随后信中,利夫莱特毫不留情地告诉海明威,过去几周,《春潮》在博尼-利夫莱特闹得沸沸扬扬,社里每个人都被叫去读稿。出版社甚至还招来几位“完全中立”外界读者对这本书发表意见。客气地说,汇总意见并不正面。
“你觉得到底有谁会买这本书?”利夫莱特问,“你看法,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看法,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和多斯·帕索斯看法,们不同意,这不是部优秀、幽默美国讽刺作品。”
利夫莱特还说,《春潮》“粗糙得过分”,“居心叵测”,“品位极其败坏”,也许最坏点是,它“毫无感情”。[77]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