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从未达到过文艺复兴中艺术家所达到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是起点太低。除少数部分外,如彼特拉克《名人传》、薄伽丘《十日谈》,中世纪欧洲对世界文学贡献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日本在这方面更加成果丰硕。黑暗时代地狱般黑暗反映出个凄惨事实:当时基督教世界未出版过任何可以与7世纪穆罕默德在其《古兰经》所展示雄辩相媲美作品。
在16世纪之初,这种情况开始改变。确,考虑到文盲之多,许多当时创作或出版作品都成经典。《亚瑟王之死》(1485)和《君主论》(1513)就足以说明这点,虽然现代读者都误解这两位作者。在大家想象中,写作《亚瑟王之死》托马斯·马洛礼爵士应该像他作品中骑士样。事实上,他本人是个毫无仁义心肠可言作恶多端罪犯。开始他杀人未遂,后来干起强*、敲诈、偷教堂东西、偷牛偷羊和破坏文物勾当。他那些感人浪漫故事都是在监狱里写成。
事实是,写作《君主论》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受到世人诽谤,而马洛礼却没有。马基雅维利是个规矩佛罗伦萨人,他对意大利现状很具洞察力,他简洁易懂《君主论》深刻地揭露人本性,并对所看到政治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然而,就是因为这本书,他成双重不公正受害者。虽然他只是在解剖那个时代,后人却给此书冠以“愤世嫉俗、寡廉鲜耻、不讲道德”骂名,提到他名字,言语中总是带着轻蔑。事实上,他是名充满激情虔诚基督徒,只是为那个时代道德堕落感到震惊。
在本自反省书中,他这样写道:
笑,但不是真正快乐;
煎熬,但世人却看不到苦楚。
与他同时代其他著名作品还有塞巴斯蒂安·勃兰特(SebastianBrandt)《愚人船》(DasNarrenschiff);彼得·多兰德·范·戴斯特(PeterDorlandvanDiest)戏剧《爱乐克利克》(Elckerlijk);圭恰迪尼《意大利史》;拉伯雷《巨人传》;卡斯蒂利奥奈《侍臣论》;托马斯·莫尔爵士《乌托邦》(Utopia);菲利普·德·柯米纳(PhilippedeCommines)《回忆录》(Mémoires);威廉·邓巴(WillianDunbar)《七宗罪之舞》(DanceoftheSevinDeidl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