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兢兢业业,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到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清国摇摇晃晃小朝廷所能倚仗,似乎只有这个留着山羊胡子、身材高大长者。虽然有时候他也会玩点高妙太极推手,也精通官场平衡术,但在更多时候,李鸿章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冲在前头,从没有退缩意思。无论是面对公众、政敌以及如狼似虎入侵者,他都有着泰山石敢当勇气和责任。
李鸿章隐忍是他坚信未来补偿吗?或者是在他内心当中有着舍生取义想法?似乎不能这样看。李鸿章直就不是个理想主义者,也谈不上是个具有深厚人文精神人。他不算是个有着精细远大目标人,但却是个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抱有巨大信心人。同时,李鸿章又是个踏踏实实、步个脚印完成自己人生目标现实主义者。从个乡下青年,走上人世显赫位置,这是他工于心计、处心积虑、小心做人结果。
环顾李鸿章周围,那都是些什样情况呢?时代被摧残得乱方寸、尊颜尽失;国民蒙昧、迷信,缺乏理性;至于社会中坚力量,那些旧知识分子,个个自以为是,抱残守缺。当个社会普遍思潮还停留在烧纸屋、纸钱、纸箔,雇道人巫人打唱等层面上时候,又何以能指望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呢?不可避免是,作为那个时代少有清醒者,李鸿章在思想上单骑突进同时,同样也承担着由清醒带来孤独和劳顿。
有两个例子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知识分子阶层迂腐和落后:
个是蒙古族汉学家、曾担任皇帝老师倭仁。对于当时“洋务运动”,这个旧知识分子几乎愤慨地表达自己意见:“建立国家途径在于端庄和正义,而非武力和阴谋……在于人心而非技术……蛮人是们仇敌。”他又说,蛮人入侵北京,焚毁圆明园,杀人民。“为什们要去寻找雕虫小技,尊蛮人为师呢?……如果才智之士都改变他们正常学习,而追随于蛮人之后,那就会驱使亿万中国人民去归附蛮人……们还要扩大他们影响,在火焰上加上薪炭吗?”
至于光绪时朝廷中最有学问“徐太师”徐桐,明显地,就是个极端排斥外国“传统典范”。
徐桐,清朝末年著名理学家,汉族,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由翰林升至体仁阁大学士,算是清朝四宰相之。徐桐“学富九车”,无所不通,被视为清廷学识最渊博*员,慈禧太后对他也很尊敬。关于清廷大学士徐桐,正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