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土地转让决定权和收益都留给
地方。当时这部分收益很少。
来虽然乡镇企业当时还很兴盛,但它们占用
都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是城市土地。二来虽然城市土地使用权当时就可以有偿转让,不必再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无偿划拨,但各地为
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外资),土地转让价格大都非常优惠,“卖地收入”并不多。
1998年发生两件大事,城市土地
真正价值才开始显现。第
是单位停止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和房地产时代
大幕拉开。1997—2002年,城镇住宅新开工面积年均增速为26%,五年增长
近4倍。第二是修订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基本上锁死
农村集体土地
非农建设通道,规定
农地要想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后变成国有土地,这也就确立
城市z.府对土地建设
垄断权力。(19)
1999年和2000年这两年国有土地转让收入并不高(图2-4),因为尚未普遍实行土地“招拍挂”(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当时
土地转让过程相当不透明,基本靠开发商各显神通。比如有些开发商趁着国有企业改革,拿到
企业出让
土地,再从城市规划部门取得开发许可,只需支付国家规定
少量土地出让金,就可以搞房地产开发。这是个转手就能发家致富
买卖,其中
腐败可想而知。
图2-4国有土地转让收入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2001年,为治理土地开发中腐败和混乱,国务院提出“大力推行招标拍卖”。2002年,国土部明确四类经营用地(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采用“招拍挂”制度。于是各地z.府开始大量征收农民土地然后有偿转让,土地财政开始膨胀。土地出让收入从2001年开始激增,2003年就已经达到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55%(图2-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财政和信贷政策
共同刺激之下,土地转让收入再上
个台阶,2010年达到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68%。最近两年这
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土地转让收入
绝对数额还在上涨,2018年达到62910亿元,比2010年高2.3倍。
所谓“土地财政”,不仅包括巨额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还包括与土地使用和开发有关
各种税收收入。其中大部分税收
税基是土地
价值而非面积,所以税收随着土地升值而猛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