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税收分为两类,类是直接和土地相关
税收,主要是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其收入百分之百归属地方z.府。2018年,这四类税收共计15081亿元,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15%,相当可观。另
类税收则和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有关,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2018年,这两种税收中归属地方
部分(增值税五成,所得税四成)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比重为9%。(20)若把这些税收与土地转让收入加起来算作“土地财政”
总收入,2018年“土地财政”收入相当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89%,是名副其实
“第二财政”。
土地转让虽然能带来收入,但地方z.府也要负担相关支出,包括征地拆迁补偿和“七通平”等基础性土地开发支出。从近几年
数字看,跟土地转让有关
支出总体与收入相当,有时甚至比收入还高。2018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为62910亿元,支出则为68167亿元。光看这
项,地方z.府还入不敷出。当然地方z.府本来也不是靠卖地赚钱,它真正要
是土地开发之后吸引来
工商业经济活动。
从时间点上看,大规模土地财政收入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所得税改革后,中央财政进
步集权,拿走
企业所得税
六成。从那以后,地方z.府发展经济
方式就从之前
“工业化”变成
“工业化与城市化”两手抓:
方面继续低价供应大量工业用地,招商引资;另
方面限制商住用地供给,从不断攀升
地价中赚取土地垄断收益。这些年出让
城市土地中,工业用地面积约占
半,但出让价格极低:2000年每平方米是444元,2018年是820元,只涨
85%。而商业用地价格增长
4.6倍,住宅用地价格更是猛增
7.4倍(图2-5)。
图2-5100个重点城市土地出让季度平均成交价数据来源:万得数据库。
所以商住用地虽然面积上只占出让土地半,但贡献
几乎所有
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因此“土地财政”
实质是“房地产财政”。
方面,各地都补贴工业用地,大力招商引资,推动
制造业迅猛发展;另
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
发展,大量新增人口涌入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方
住宅用地供给却不足,房价自然飞涨,带动地价飞涨,土地拍卖
天价“地王”频出。这其中
问题及改革之道,第三章会展开分析。税收、地租与地方z.府竞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